中国教师节的由来
中国教师节历史复杂,从早期倡议到与劳动节合并。1985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定9月10日为教师节,旨在新学年伊始营造尊师重教氛围,沿用至今。关于改期孔子诞辰日的讨论仍在继续。
教师节是一个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节日,但它的来源和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。以下主要介绍中国教师节的由来和历史演变。
中国教师节的起源与发展
中国的教师节并非自古就有,它的设立经历了漫长的提议和演变过程,最终才确定下来。
1. 历史渊源与早期提议(1930年代)
虽然古代有“尊师重道”的传统,例如《礼记》中就有“弟子事师,敬同于父”的记载,但并没有一个法定的教师节日。
- 首次倡议(1931年):近代中国最早出现设立教师节的倡议是在1931年。当时,教育家邰爽秋、程其保等人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,发表《教师节宣言》,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,也称“双六节”。这个民间自发的节日产生了一定影响,但未被国民党政府承认。
- 政府更定(1939年):1939年,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(农历) 为教师节。但由于当时抗日战争正值艰难时期,这个教师节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。
2. 新中国成立后的演变(1950年代)
- 短暂恢复(1951年):1951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,将5月1日的国际劳动节同时作为教师节。但由于劳动节本身政治色彩浓厚,教师节的特点被淡化,实际上并未真正起到尊师重教的作用。
3. 现代教师节的正式确立(1985年)
我们现在所熟悉的9月10日教师节,是在改革开放后正式确立的。
- 提案与倡议:1980年代,提高教师地位、振兴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。许多政协委员(如方明等)和社会知名人士多次提议恢复建立教师节。
- 国务院的决定:1985年1月21日,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决议,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节。
- 选择9月10日的原因:
- 新学年开始:9月初是新生入学的时间,此时设立教师节可以让学生一开学就养成尊师重教的习惯。
- 营造气氛:选择在开学后不久庆祝,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,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。
- 避开其他节日:与国庆节(10月1日)分开,避免节日重叠。
4. 日期更改的讨论与新提议
近年来,关于是否应该将教师节日期从9月10日更改回至孔子诞辰日(公历9月28日)的讨论一直存在。
- 支持更改的理由:
- 文化传承: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为“万世师表”,以其诞辰作为教师节更具历史和文化意义。
- 国际影响:许多国家和地区(如台湾、香港、马来西亚)的教师节都定在9月28日,更改日期有助于形成全球华人共同尊师的氛围。
- 现状:尽管讨论热烈,但目前中国大陆的法定教师节日期仍然是9月10日。
世界其他地区的教师节
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教师节,日期和习俗各不相同:
- 世界教师日: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,为每年的10月5日。旨在赞扬和感谢全世界教师为教育事业和人类作出的贡献。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在这天庆祝。
- 美国:在5月的第一个整周(谢师周)中的星期二。
- 俄罗斯:10月5日(与世界教师日相同)。
- 印度:9月5日(纪念印度前总统萨瓦帕利·拉达克里希南的生日)。
- 韩国:5月15日。
- 新加坡:9月的第一个星期五。
总结
中国教师节的来源是一个从民间倡议到国家法定的过程:
- 萌芽:1930年代民间倡议的“六六”教师节。
- 演变: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孔子诞辰日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“五一”教师节。
- 确立:1985年,为振兴教育、尊师重教,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决定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。
- 发展:至今,教师节已成为中国社会尊师重教的重要文化符号,尽管关于日期更改的讨论仍在继续。